第三十四回:郧县古墓:见证历史的沧桑 

2004年8月17日,湖北郧县,一位老农在田里给玉米松土。丹江口水库水位提高后,他身后的这座哥特式天主教堂即将被淹没。

文物在延续数百年后的命运

 

漂浮的文明之中线·湖北郧县

 

郧县文物的魅力

 

“他们占我们的地,怎么能不给钱!”我们来到汉江北岸的老幸福院考古发掘工地时,正好遇到来考古队要钱的农民,8个农妇围住一个考古队员辩论。二十米外,已经习惯了这种阵势的其他考古人员还在继续工作。越过一片绿色的河谷,南边六百米处就是浑浊的汉江。

 

  这是郧县老城南部一片约8000多平方米的土堆,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淹没区,上面仍然有玉米和蔬菜,已经用一米多宽的廉价塑料布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蓝色的救灾帐篷,上面的“救灾”两个字仍然清晰可见。已经发掘出来的一个长方形的探坑内的陶器仍然保持原样。在现场负责发掘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有志指挥民工进行发掘,这样的工作已经进行了三个多月。

 

  位于汉江之滨的郧县非常适宜古代人类的繁衍生息,因此留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郧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堂梁子遗址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县境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等文物点总计222处,几乎囊括了从人类起源发展到以后个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多项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考古工作的空白。据最新调查,复核确认,南水北调工程正式上马后,郧县淹没区涉及沿江五峰、青曲、辽瓦、柳陂、杨溪、安阳等8个乡镇的85处文物点(其中地下文物点80处,地上文物点5处),约占该县文物点总数的42%,所淹文物点分布在汉水中游一带,多为郧县文物点中的精华,包括学堂梁子遗址、李泰家族墓地、青龙泉遗址、郧县府学宫大成殿等。

 

  现实问题的困惑

 

  “钱”是我们一路上感受最深的话题。同样处于淹没区的郧县天主教堂年轻的神甫李传明也在为此抱怨。天主教堂离老幸福院墓葬遗址不到1000米的伏牛山上,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主堂上耸立着一座钟楼。主堂是意大利神甫明德于1917年至1919年募捐建造。40年前,当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淹没山坡下的郧县老城时,位于山顶的教堂免于水难,但是在“文革”中它遭受重创。但是他最大的挑战还是即将到来的南水北调工程。当水库水位提高到172米以后,教堂将有30厘米左右浸泡在水中。因此不得不搬迁。

 

  四年前来到这里的李传明神甫抱怨说知道现在自己也不知道县博物馆拟订的搬迁计划和预算,“虽然一直说我们是文物,但是这个屋顶漏雨也没有人来维护一下。我这里是天上下雨屋里也下雨,天上都不下了屋顶还继续滴“。李神甫抱怨说没有给他们任何帮助。带领我们前往的郧县博物馆副馆长黄旭初则说辩解说他们的费用也捉襟见肘,”最近因为南水北调的事,每年光招待的费用都不够“。

 

  见证历史的沧桑

 

  1982年成立的郧县博物馆是鄂西北建成最早的县级博物馆,由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移民经费中投资建成。郧县博物馆有藏品6000多件,包括有远古时期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郧县人动物群化石,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先秦青铜器,汉砖、汉镜,唐宋以后的三彩器、金银器、铜器、石雕等。其中引人瞩目的是郧县城关李泰家族墓地出土的文物。李泰家族墓地是唐代京畿之外惟一的一处皇室家族墓地,李世民之子、濮王李泰因为争皇位失败被贬到这里,他与王妃、王子等家族成员异穴合葬在郧县城关。1973年、1975年、1985已经发掘了其中4座,可惜的是已经有盗墓痕迹,4座墓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还有一些珍贵的文物出土,其中的三彩器更是对于唐三彩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县城的文物集中在江边的狭长地带。老幸福院墓地、天主教堂以及另外一处要搬迁的文物郧县府学宫大成殿都在这个区域内。大成殿离天主教堂不到十分钟路程,现保存有完好的大成殿和南便门及部分宫墙,是湖北省惟一保存下来的府学宫大成殿,历明清两代12次重修,结构依旧,而门墙已经是后来的砖石玻璃了,计划搬迁以后会恢复原来的木结构。在天主教堂北山坡下,上百户居民也将搬迁,街巷上贴着的移民人口普查海报已经发黄了。  

 

  ■专家访谈

 

  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桃元:

 

  1967年,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淹没了包括均州县城在内的许多地区。由于时处“文革”特殊时期,包括武当山第一宫净乐宫在内的许多文物古迹没有得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以致长眠于水下。随着南水北调二期蓄水工程的临近,丹江口库区位于172米之下的地区将被彻底淹没。二期工程对文物保护来说,无疑是一次更为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弥补一期工程遗憾的一次难得的机会。针对丹江口库区的文物保护问题,记者采访了丹江口市文物局局长殷进。

 

  新京报: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

 

  殷进:所谓一期工程指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丹江口水库建成蓄水,那次工程也可以看做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因为这个整体的设想从建大坝时就有了。二期工程就是指这次抬高大坝蓄水到172米。

 

  新京报:这两期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要分开来谈?

 

  殷进: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一期涉及可以抢救的文物和二期文物都应该在此次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范畴内。在一期工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文物保护工作留下了许多遗憾。这几年,文物考古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抢救一期的库区文物。一期的蓄水水位是157米,但在枯水期,历史水位最低可降到146米。文物部门可以借这个机会开展抢救性保护和开掘。

 

  但是目前看来,水利工程部门可能只愿为157米之上的文物保护工作出经费。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能够抢救保护的文物将得不到保护的经费。包括净乐宫的重建问题,也是涉及一期工程的问题。

 

  当然,从文物保护法来讲,工程部门只负责对其工程涉及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经费。一期的文物可以不在这个范畴内。但我们仍然希望工程部门能够为一期的文物负责。因为二期蓄水确实对一期文物保护有影响。试想如果水位不涨到172米,我们还是可以对128米之上的文物进行拯救和保护的。

 

  新京报:目前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最大的问题是不是经费的问题?

 

  殷进:除了经费问题还有时间非常紧迫。工程计划2008年蓄水,留给文物保护的时间并不多。另外在文物开掘的过程中,如何防止盗墓和偷盗文物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采取一个办法,征集了一些文物保护志愿者,每月支付30元,举报盗墓,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文物部门是非常穷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这每个月的30块钱因为不在编制内,都有可能拿不出来。  

 

  ■记者手记

 

  在这里,我追求的是一段已经消失在水下的历史。1967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彻底淹没了千年古城均州和古城中的标志建筑净乐宫。由于时处文革特殊时期,许多文物古迹没有得到有效的抢救和保护,以至长眠于水下。从那以后,从均州迁到新城丹江口的人们便一直梦想着重建一座和当年一样辉煌的宫殿。

 

  随着南水北调二期蓄水工程的临近,丹江口库区位于172米之下的地区将被彻底淹没。二期工程对文物保护来说,无疑是一次更为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弥补一期工程遗憾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古均州的文物能否抢在二期工程之前破水而出?净乐宫能否像50年前计划的那样得以完美重建?丹江口的文物工作者和我一样在寻找答案。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886833974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