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见证历史沧桑:郧县古文物即将消失 

郧县地处大巴山与秦岭余脉交汇地带的汉江中游,古有“鄂之屏障、豫之门户、陕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称。因此地非常适宜古代人类的繁衍生息,故留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体现在郧县文物点总计226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几乎囊括了从人类起源发展到以后个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多项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考古工作的空白。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郧县淹没区在173米以下急需抢救保护的文物点105处,其中地下文物点100处,地上文物点5处。涉及沿江五峰、青曲、辽瓦、柳陂、杨溪、安阳等6个乡镇,所淹文物点多为郧县文物点中的精华,包括学堂梁子遗址、李泰家族墓地、青龙泉遗址、郧县府学宫大成殿,青龙泉遗址、辽瓦店子遗址、肖家河乔家院遗址等。下面就上述遗址一一列举如下:


学堂梁子遗址


位于青曲镇弥陀寺村,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80万年。保存完好的人类头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与早期智人相近之处,反映了远古人类进化过程的复杂性。学堂梁子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文化及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提供非常重要材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泉与大寺遗址


为1959年至1962年发掘的两处古文化遗址。它们包涵有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至末期的仰韶、屈家岭、青龙泉三期和龙山四种文化遗存。两处遗址共发掘出土完整和复原的文物约2800余件,其中青龙泉遗物2140余件,大寺遗物660余件。按出土遗存的类别分,陶器遗物约840余件,石器遗物约1530余件,骨、角、牙、蚌等遗物430余件。为研究丹江口库区原始社会、先秦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实物资料。


青龙泉遗址


位于杨溪铺镇财神庙村。遗址东西长450米,南北宽880至160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达6.5米。此遗址现已被汉江淹没。青龙泉文化遗址可分为青龙泉仰韶文化、青龙泉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遗存。在该遗址发现的文化遗迹,有圆形和长方形房址11座(均为木架结构的建筑),灰坑11座,陶窑2座,墓葬44座(其中瓮棺葬14座)。其文化遗物非常丰富,以陶器最多,半数以上是夹砂灰陶,另有细泥橙黄陶,细泥黑陶、红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黑皮陶。生产工具有石、骨、角器以及陶器等,以石器为主,多为磨制。主要器形有斧、铲、锛、圭形凿、矛、刀、镞、镰、杵、鱼、叉、磨石、锥和针等。装饰品有陶杯、石环、骨环、骨笄、玉璜、石璜、石珠、玉笄、小骨、象牙梳子等。其它遗物有猪、狗等家畜骨骸,以及鹿角、牙齿、果核、鱼骨、牛股骨、蚌壳、螺蛳壳、涂朱龟甲等。青龙泉文化年代距今4400年至5200年左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寺遗址


位于大堰乡后店子村。遗址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3.4米。大寺遗址主要包含有下层的仰韶文化、中层的屈家岭文化和上层的龙山文化遗址,部分地段有断续的较薄的东周文化层。大寺文化遗址发现的文化遗迹有灰坑27座,发现的文化遗存有墓葬18座。主要文化遗物以陶器为主,其次是石器和骨、角器。陶器是主要的日常生活用具,有夹砂红陶、灰陶和细泥红、灰、黑陶。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其次有骨角器、蚌器和陶器;主要器形有斧、铲、锛、凿、穿孔刀、矛、镞、锄、网坠、鱼钩、锥、陶纺轮、匕和针等。装饰品有陶环、石璜、骨笄等。大寺文化年代约距今4000年至5800年左右。

郧县府学宫大成殿


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儒家学堂,湖北省惟一现存的府学宫。位于郧县城关镇西岭街,其前身为“郧乡县学”,明成化十二年郧阳设府后升为府学。作为府学距今已525年,其建筑本身也有444年历史。明清两代,郧阳、荆襄、陕南、豫西广大地区的学子们都汇集于大成殿参加科考。原府学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共2万平方米,现仅存主殿即大成殿。整个大成殿有600多平方米,灰瓦飞甍,雕梁画栋,浑厚古朴,烘托出了明清学府的肃穆气氛。虽历经明清年间重修12次,它仍保持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大成殿是郧阳府存在250年的惟一实证,也是郧阳作为鄂豫陕三边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实证,对于研究明清两朝郧阳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建筑艺术等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新址初选在郧县柳陂镇和平岛文化旅游园区。据介绍,首期工程将搬迁复建大成殿,之后还将陆续复建前殿、后殿、大殿两庑及儒学斋、儒学堂、餐厨堂和长廊、学宫记碑廊等,真实再现明清两代相沿的学宫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辽瓦店子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柳陂镇辽瓦店子村。遗址呈长方形二层台地,高出汉江河床6米,东西长300米,南北宽60米,面积18000平方米。被确定是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有人类文明史以来的通史遗址。先后出土了多座商代早期的土坑墓、古城墙、卜甲、鬲、鼎、灶、仓、盏、青铜兵器以及从旧石器时代到唐宋时期的13座古窑等珍贵文物,并确定辽瓦店子遗址是夏商周时期的一个方国都城,是我国夏商朝代古史上除河南殷虚以外的重大发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韩家州遗址


为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地,相传刘邦、项羽争霸时曾在此征战几十回,洲上至今还能挖掘到古时的箭簇、刀。韩家洲青一色韩姓,洲上人民尊崇韩信,相传韩信埋母于此,现有韩母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


位于柳陂镇青龙山、红寨子一带,面积约10平方公里,赋存在晚白垩世地层的粉红色砂砾岩中,距今约6500—13500万年。经研究,该区有六个产蛋层位,除个别层位恐龙蛋化石破碎外,绝大部分恐龙蛋化石保持较原始的成窝状态。化石的主要形态有卵球形、球形、扁球形等,蛋壳颜色分为浅褐、暗褐、灰白色三种,分别属于五个恐龙蛋科:树枝蛋科、网状蛋科、蜂窝蛋科、棱齿蛋科、圆形蛋科,其中树枝蛋科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约占70%。其中一窝恐龙蛋化石多达61枚,举世罕见。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具有数量大、埋藏浅、种类多、分布集中、地层剖面完整、保存完好以及地质信息丰富等特点。现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李泰家族墓地


位于郧县城东1公里处,唐代称此为马山,当地群众俗称此地为大李王坟、小李王坟。李泰家族墓地是唐代京畿之外惟一的一处皇室家族墓地,李世民之子、濮王李泰因为争皇位失败被贬到这里,他与王妃、王子等家族成员异穴合葬在郧县城关。1973年、1975年、1985已经发掘了其中4座,从已发掘的4座李唐王室家族墓群得知,墓主是李泰、阎婉、李欣、李徽。


李泰墓


李泰乃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武德二年(619年)生,封为魏王,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为宜都王。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与皇太子承乾争夺皇位的继承权而被贬,后改封为顺阳郡王,徙往均州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县,时年33岁。李泰墓为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小龛、墓室组成。1975年3月,湖北省博物馆会同郧阳地区及各县文物干部联合对李泰墓进行发掘。发掘时,发现此墓已被盗过,本次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442件。其中,陶器99件、瓷器9件、银器13件、金器121件(重3102.35克)、玻璃器9件、石器7件、铁器2件、珍珠2件、水晶珠2件、铜器178件以及残存墓内壁画若干幅。县博物馆收藏225件。省博物馆收藏217件。其中,陶器42件、瓷器3件、铜器18件、银器11件、金器121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陈列价值的文物品有陶俑、仪仗俑、乐队俑、金狮子、墓志铭等。


阎婉墓


阎婉,河南人、贞观六年(632年)11岁时,应选进宫为李泰之妃。天授一年(690年)九月八日死于邵州,时年69岁,开元十二年(724年)六月二日,迁葬于马山、李泰墓西北隅。墓葬形制为长斜坡墓道的砖室,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出土文物共34件,其中陶瓷器2件。其余为银铜器和铁器。银下颌托、铜境、璧画以及墓志铭,为研究唐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依据。


李欣墓


李欣,字伯悦,濮恭王李泰长子,封嗣濮王,娶临川公主女周氏为妻,则天初临酷吏狱,贬昭州别驾。在携母阎氏赴荒僻的唐环州中途遇祸身亡,由妻周氏奉灵柩葬于洛州龙门。开玩十二年(724年)六月二日,由其子李峤迁葬于郧乡县马山。墓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组成。此墓被盗2次,墓内大量积水,出土文物较少,主要有小铜马镫、鎏金小马镫、铜饰花片、石饰牌、白素珠、镏金开元铜钱等。具有科研价值的主要是墓志铭和壁画。


李徽墓


李徽,字玄祺,李泰次子。贞观十年(636年)生,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封顺阳县开国侯,永徽四年(653年),封新安郡王;弘道一年(683年)9月23日,死于郧乡县,时年40岁,嗣圣一年(684年),迁葬于马山。墓为砖室墓,由墓室、甬道、墓道三部分组成。出土文物共82件,以陶瓷为主,次为铜器、铁器、少部分金、银、骨、蚌器。珍贵文物有三彩龙首杯、三彩瓶、三彩盂、三彩角杯、瓷砚、石熏、银勺、铁斧、陶甑以及墓志铭和璧画。



乔家院春秋遗址和古麇国地下城遗址


位于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遗址面积60万平方米,有古城遗址200平方米,古墓葬48座,目前已发掘出4座较大的春秋墓。其中4号墓是湖北省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春秋时期的古墓,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兵器等,主要有缶、鼎、簠、盘、匜、盏、戈、矛、剑、镞,以及精美的玉和镶嵌绿松石的兵器,为研究楚麇、楚申、楚唐、楚绞关系和春秋早中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资料。此外埋于地表之下近3米的古城遗址面积200平方米,城墙房屋由砖石垒就,结构严密,地表有一处洞口进入“城内”。同时,该遗址距春秋时期汉江中上游唯一保存完好的古铜矿——安城铜矿近10公里,专家据此推断乔家大院就是古时麇国都城——锡穴的遗址所在地。

郧县天主教堂


位于城关镇伏牛山上,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主堂上耸立着一座钟楼。由337平米主堂、380平米副堂和17间平房共三个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095.3平米,总占地面积为3426平米。是意大利籍神甫林春甫、明德正在1917年投资修建的。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将迁建于柳陂镇山跟前村。

 

郧县老幸福院墓地


位于城关镇。现正在发掘,已挖掘出东周至汉代的墓葬有58座之多,在这些土坑墓和拱顶砖室墓中,出土有大量陶器、铜器等文物,对探索鄂西北地区历史、经济、生活习俗、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龙门堂遗址


位于安阳镇龙门堂小河村,离郧县城东40公里,遗址长1000米,宽200米,为一整齐的街道状。采集的器物有灰色细泥强纹罐,陶仓,陶井,灰色掏壶,灰色细泥绳文板瓦。灰陶较多,红陶较少。陶质细腻,纹饰精细,有绳纹、戳印纹、兰纹、网络纹等。属东周延续到汉代。

 

东峰遗址


位于郧县城西60公里。面积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0.6-2米。采集的遗物有椎形夹砂黑鼎足、灰陶豆把、红色细泥兰纹侈口口沿掏片,厚壁灰掏小罐,石斧,以及从村民家中收集到的青铜器物。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保存完整。

 

庹家洲遗址


位于五峰的庹家洲,离郧县城西60公里,汉水南岸二层台地。面积3万平方米,堆积层3米。采集的遗物的陶器,其质细腻。红边灰腹的红顶碗,表面磨光的敛口或直口的钵。饰绳纹、弦纹和夹砂圆锥形鼎足。石器有磨光的石斧。骨器有骨镞、残角矛等物。遗址迭压着仰韶、龙山、周代三种文化。

 

郭家院遗址


位于郧县城东30公里处。面积约20000平方米。采集的标本有泥质红陶钵和红陶盆、夹吵陶罐碎片等,灰陶居多,红陶次之,以素面为主,弦纹、兰版、绳纹次之。该遗址属新石时代,内含仰韶和龙山文化。

 

此外郧县文物遗存还有:


古象牙化石


1999年柳陂镇发掘出土了象牙化石。经鉴定属中生代剑齿象牙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左右。

 

大象骨骼化石


2003年在南化塘镇青岩村发现一巨型动物骨骼化石,经鉴定为大象牙齿和牙床骨骼化石。

 

古海生物化石


为青山镇罗化东捐献,现藏郧阳博物馆。其中珊瑚化石呈椭圆形、蜂窝状,高12厘米,宽10厘米,通体灰褐色,重0.75公斤;蚌壳化石长12厘米,宽9厘米,高4厘米,表面呈银白色,蚌壳壁厚1.5厘米,重约0.5公斤;海螺化石长7厘米,宽5厘米,呈螺旋状,灰褐色。

 

.叶滩古动物化石群


位于叶滩乡叶滩村堵河左岸,东西300米,南北2000米。分布在龙骨洼、吴家梁、杉树堡、棉花坪等5个小山丘上,出土化石地层位于地表下2米。已发掘的骨骼化石有牙床、骰骨、胫骨等,种类包括中国貘、犀牛、斑鹿等动物化石。2000年9月发掘。

 

古贝壳化石带


2001年在柳陂镇境内的辽瓦店子发现一条长约500米、宽5米的远古贝壳化石带。据有关专家分析,郧县在白垩纪早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梅铺“鸟脚龙”恐龙化石


位于梅铺镇李家湾村。1997发掘出土,属鸟脚类巴克龙,主食植物,生存在白垩纪时期中期,距今约900万年左右。1998年建立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001年建立市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000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赵喜进,用400多块郧县恐龙骨骼化石组装的两具高2.2米,长4.8米的恐龙骨架一具留放武汉,一具运回郧县安放在柳陂青龙山地质遗迹保护共展厅展示。

 

梅铺猿人遗址


位于郧县城东北60公里的梅铺镇杜家沟。为一石灰岩溶洞。洞底高出滔河水面约40米,洞口朝西向北,宽4.5米,高3米,深46米,洞底平坦,堆积丰富。


发掘出土了4枚猿人牙齿和多件古动物化石。经鉴定为更新世早期,被命名为远古人类“郧县亚种”。

 

庐陵王纪念碑


2000年在五峰乡地化峰村发现一块清乾隆年间为纪念庐陵王而刻的石碑。整个碑文写在石碑两面,1000多字,字迹隽秀,楷体书写。碑高约1.5米,宽0.8米,厚约0.15米。

 

刘洞古墓葬群


1993年在刘洞镇骆庄村发掘出远古时期的鹿、牛化石和清代四川通判官员的墓葬群。

 

相关介绍

 

沧浪山


位于郧县西南部120公里处。主峰金顶海拔1824米。面积45平方公里。据同治版本《郧县志》载;仓良山,城西二百四十里,高万仞。西南界竹山,形如船舱。中有古树三,其枝俱向武当。因山势如船舱而名仓良,主峰金顶,其得名因“明朝永乐年间在峰巅修建有庙,主殿名曰金顶”。此山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5%左右。

 

玉皇山


位于郧县南化塘镇东北6公里处。海拔958米。因早年在山顶建有一座玉皇庙而得名。山顶有玉皇庙遗址;遗址四周有柏树、蛾子树、黄楝树、桦栎树等九棵大树。整个山体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太平天国起义军将领石达开率兵进陕,曾在此地安营扎寨,抗击清兵。1946年7月中旬,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北路主力,在此击溃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军”。

 

云盖寺山


位于郧县城西105公里处。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2公里。海拔862米。相传唐贞观年间,尉迟恭在此山顶营建寺院。寺院建成后,因其坐落地势之高而常有云雾罩盖,故名云盖寺山。云盖寺山盛产绿松石(俗名云盖石)。脉向自东向西。

 

白泉


位于郧县大柳乡西北5.5公里处。有三泉呈等腰三角形,间距为1.2米、1.6米、1.2米。泉水自石灰岩洞中向上喷出。因早年喷泉水柱如玉,故名白水泉,俗称白泉。泉西3米处有一潭,面积约500平方米。

 

龙吟峡仙女洞景区


位于郧县黄柿乡境内,面积18平方公里,由三大景区组成。第一景区以千佛洞为中心,共三洞三庙。第二景区为天然溶洞群,以仙女洞和雷洞为主体,三峰十八洞,曲折幽秘。第三景区为龙吟峡,有花蝶谷、紫竹林、佛爷岩、秋千岩、龙头岩、珍珠岩、一线天、日月潭等景点。

一脚踏三省


位于郧县白浪镇。源于庙沟河水每逢立秋后会从河底泛出白色的浪花故名。白浪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仅30米。由于地处特殊而名气卓著。伫立街心,一脚可踏在湖北、河南、陕西三省地盘上。故街中心立有一碑,上写“一脚踏三省”。白浪街历史悠久。据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于此地所立石碑记载可知,早在二百多年前这里就已形成集镇,设有店铺和作坊,商贾云集,商业繁盛。

 

大柳虎啸滩


位于大柳乡。集山、水、洞、泉为一体。主要景点有:虎胆绝壁、红河谷、虎穴、偕石、醉虎画屏、腾滩、虎口滩、翡翠天梯、逝川、啸滩、九天彩虹(桥)、落九天、三叠飞瀑、虎口龟崖、虎口滩、快活林、千叠滩、悦目岛、白虎洞、天井山、木龙寺遗址等30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金沙湾乐园


位于恐龙湖南岸,距郧县县城10公里。现已建成的项目有:水上滑道、湖上垂钓、农家乐、沙滩野烤、湖上游泳、水上快艇等。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


始建于1951年,占地面积约25亩,建筑面积约10亩。因丹江水库蓄水而于1980年5月迁建于新城北杨家山顶。占地面积约50亩,建筑面积约15亩。已建起的主体建筑物有纪念碑、烈士亭等。整个建筑群座北朝南。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略呈正四棱台形,高25.35米;正面写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书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烈士东亭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最高部分为10.7米。亭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红柱、绿瓦、飞檐的亭阁;下层纪念馆内陈放着三块高大的石质纪念碑(碑上镌刻着1606位烈士英名)和23幅匾额。省级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郧阳博物馆


位于城关镇,建筑面积为3086平方米,内设郧阳古城馆、恐龙馆、“郧县人”馆、历史文物馆、“唐濮王李秦家族墓”室、杨献珍纪念馆、郧县摄影奇石字画根雕馆、绿松宝石馆计8个展厅,集住宅与文物修复、保护于一体的古朴典雅、美观大方的博物馆。是中国国内旅游定点单位,馆藏有震惊世界的国宝“郧县人”头骨化石,恐龙蛋、恐龙骨骼化石以及碑碣、弘治大钟、象牙、兵器、青铜器、古陶、唐三彩等文物5000余件。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886833974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