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郧县城曾经是“省会” |
历史上十堰行政区的最高级别,人们一直认为是“地市级的”。从郧阳府、均州、房州、上庸郡、魏兴郡、新城郡,到解放后的郧阳地区、大十堰,概莫如此。日前,记者采访有关学者得知,明清两朝,郧阳还做过“省会”。 郧县的冷氏父子更是穷经皓首,对那段长达200多年的历史作了详细考证,基本理清了当时的种种情况。 “历史名城,咋就不出名” 日前,记者听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文史教授王一军谈起一本《郧台志》的志书。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郧台志》就是《郧阳府志》。1981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的《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三十六册)·湖广郧阳府志》及1996年出版的《四库大辞典》中,都把《郧台志》等同于《郧阳府志》。 其实这是种误解。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台,观四方而高者也”,后引申为高官和高官办公的地方。从历史上各朝代的称谓看,郧阳知府这一级别的官员,肯定不够资格称“台”。王一军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把《郧台志》和《郧阳府志》看作是省志和地区志的关系。” 那么,真想一探究竟,找来《郧台志》看看不就清楚了吗? 然而,《郧台志》却难以看到。历史上《郧台志》修过两次,一次在明嘉靖年间,早已不知去向。另一次是明万历年间,仅台湾存有一部,属海内外孤本。这大约是权威们误解的原因。 直到2003年4月,我市离休干部肖汉池收到其长兄肖精一从台北寄来的明裴应章《郧台志·序》和《万历郧台志提要》两份资料复印件,才揭开了谜底。 在十堰,与王教授等人一样疑惑的还有冷氏父子。多年以前,编修《郧县志》的冷遇春老先生通过翻阅大量史料,发现郧阳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就设置了巡抚,直到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撤消,历时205年。 郧阳巡抚管辖范围不仅有湖广境内的郧阳府、襄阳府、安陆府、荆州府,还有河南境内的南阳府、陕西境内的汉中府、商州和兴安州,就连四川的一些州县也属郧阳辖区。它实际是中央直属的跨地区的省级行政军事机构。 “郧阳是历史名城,咋就不出名?”冷遇春想:这么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前人竟没有详细记载!他暗下决心,要把这段历史查个水落石出! 编修志书,激发钩沉热情 今年87岁的冷遇春出生于郧县,从小就喜欢读史书,小学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老郧阳惟一的中学——省立11中。1949年从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毕业,恰逢武汉解放,便进了革命大学,几个月后分到省文联文工团,担任副导演。 1952年,冷遇春响应号召支援山区建设,回到家乡的郧阳中级师范任教。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遭受了20年的折磨,平反后调到郧阳师专执教。教学之余,他对家乡的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一有时间就钻进图书馆翻阅史料。1982年他离休不离岗,一直干到1985年才离开课堂,告老还乡。 那时全国各地都在忙着修志,郧县也组织人员编修新县志。为发挥余热,冷遇春毫不犹豫加入其中。 修志过程中,他发现当时的《郧县志》、《郧阳府志》都是清同治年间修的,之后100多年历史无人续写,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郧阳师专图书馆藏有《古今图书集成》,全套百余本,收集了各地的方志。冷遇春借来家中,仔细研读。他还远赴北京查阅康熙年间的《郧县志》、《明史》、《明实录》、《清实录》、《清史稿》等,历经3载完成县志的民风民俗、方言、宗教、民族等部分,约30万字。 这时,他在县书店发现一本售价35元的《明实录类纂》,其中有湖北史料卷。他让县志办购买,但未引起重视,便咬了咬牙自费买回。就是这本书,让郧阳巡抚走进他的视线!此后他开始留心郧阳巡抚的史料,一共记录了厚厚十几本。 挑灯夜战,写尽郧阳沧桑 巡抚是明清时的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抚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开始设置,永乐十九年(1421年)形成制度。在明朝,巡抚虽非地方正式的军政长官,事实上却掌握军政大权。清朝的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的大权。 郧阳府从明成化十二年(1476)开府,到辛亥革命终止,共有436年历史。其中的205年,郧阳设有巡抚。 冷遇春考证认为,明朝设置郧阳巡抚有深刻的背景。明开国后的几十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叛乱,原行政体制难以控制局面,便设立巡抚加强力量安定地方。郧阳地区高山纵横,河流众多,交通闭塞,向属弃壤和封禁之区。但这里既有土地又有矿产,明初许多流民为了生计,纷纷涌入郧阳山区。到天顺八年(1464年),流民达到180多万,官府视为心腹之患,蓄谋驱逐、镇压,使矛盾日趋激化。刘通、石龙等纠集流民数万人,以房县大木场为据点,举行起义。为处置流民解决“匪患”,明政府决定设立郧阳巡抚,将“省政府”设在郧县县城,首任“省长”是原杰。 1997年,冷遇春在《郧县文史资料》上发表《郧阳抚治200年志略》,补述了这段历史。当时只为补充旧志的不足,但事后觉得意犹未尽,有许多内容没写进去,遂决定出专著。但又考虑到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便让小儿子冷小平一起参与。 冷小平原在郧阳师专图书馆工作,是副研究员,拥有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得知父亲的想法,惊喜不已。从1999年起,父子俩挑灯夜战,将明、清两代两百多年间郧阳府设抚源流、制度沿革、王室封藩、皇家道场、兵事变乱、农民起义、自然灾害、流民处置、地方风情等一一写来,历时5年完成全书。去年,该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论人必有其人,论事必有其事,论物必有其物。文中的时间、地点、过程,无不与固有的史实吻合!”冷遇春说,开始本想将书名定为《郧阳抚志》,但考虑到“志”属官方之书,且有“地方百科全书”之称,未敢冒格,便定名为《郧阳抚治两百年》。全书约32万字,共15篇。 考证抚治,再现当年辉煌 该书出版之际,冷遇春听说台湾有本明朝万历年间的《郧台志》,喜出望外,赶紧给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靳久诚写信。靳久诚是冷遇春的小学同学,他翻遍台湾各大图书馆,终于找到《郧台志》,并全部复印寄回郧县。这本珍贵的志书是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版本,由时任巡抚裴应章主修,彭遵古纂,共10卷。里面的内容,完全证实了冷遇春的考证。 据冷氏父子研究: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二月,朝廷命左副都御史原杰以抚治荆襄等处的名义,抚治流民。原杰看到郧县地方广阔,紧靠汉江,四通八达,东抵荆襄,西通陇汉,北达商洛,南接夔夷,便上报朝廷,将郧县析出均州,升为府,定名郧阳,于次年建督察院,作为都御史行使抚治的衙门。 “郧阳巡抚和湖广巡抚平起平坐,级别相当!”冷遇春说。按明万历《郧台志》记载,其基本辖区为5道5府8州52县。抚治区域称总镇,镇的监察区称道,镇辖府(州),府(州)辖县。郧阳府辖7县,襄阳府辖7州县,荆州府辖13州县,南阳府辖13州县,汉中府辖16州县,西安府的商州辖4县。后又增设湖广行都司,郧阳抚治和湖广行都驻在郧县城。那时的郧阳老城就相当于省会城市,前后历时205年。 除基本辖区外,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暂管区域。如嘉靖、隆庆间敕书暂辖湖广省的承天府和德安府;隆庆五年(1571年)“四川下川东川北兵巡等道(指四川的夔州府及忠州地区)并各属府卫州县等衙门暂属尔节制”。建镇之始还辖河南汝宁府汝州的伊阳县。八州指襄阳府的均州,荆州府的夷陵州和归州,南阳府的邓州和裕州,汉中府的宁羌州和兴安州,西安府的商州等。 军事上,郧阳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按嘉靖《湖广图经志书》记载,辖7卫10所,即荆州卫、荆州左卫、荆州右卫、瞿塘卫、襄阳卫、安陆卫、郧阳卫;夷陵、德安、随州、竹山、均州、长宁、远安、枝江、忠州、房县守御千户所。 清朝初期在郧阳延续了明朝的巡抚制度。不久大局已定,康熙十九年便撤消郧阳巡抚。之后这段历史便渐渐淹没,直到今天人们都还以为十堰行政区的最高级别是“地市级的”。 附记:本文发稿前记者获悉,其实《郧台志》存世的并非台湾一个孤本。去年3月26日,武当山古建筑研究所长张华鹏将珍藏的《万历郧台志》1至4集,捐献给市图书馆。 |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636263189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