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五峰麇国故都之谜1 |
古麇国故都遗址肖家河。 |
在周代,郧县五峰曾是十堰境内的一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十堰地区最具现代化气息的城邑。郧县五峰乡曾因麇国故都锡穴闻名遐迩,麇人后几经迁徙至于郧,又有麇子(锡子)国的遗物发现,文献和出土文物相互印证,因此这里曾是繁盛一时的麇国故都所在地。 汉江曾在五峰改道 郧县五峰乡距郧县县城68公里,位于汉江上游。关于五峰的由来说法有二:据清代同治《郧县志》记载,“五峰山,(锡穴)县城西二十里,故锡穴县之南丰山也,高九仞,上有五峰观。”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境内有东峰、西峰、南峰、北峰、中峰五座山峰而得名。但据典籍记载,西汉时期,五峰原叫“五丰”。这从五峰古地名有南丰、东丰、南北丰和五丰等来看,五峰的正名应为“五丰”。而今五峰乡之名,则可能是从五丰山之名而来,五丰山在古代又称南丰山。五峰乡在解放前称“泥峰乡”,大约因为当时一度属郧西县治之故。后称“五峰”,则是由于从长利县划归郧乡管辖。古人曾在五峰观设悬联:东峰西峰南北峰五峰观顶,至今无人对出下联。 在五峰集镇的东北面,有一条长约6公里、宽约700米、呈南北走向的山川。山川两端与汉江相接,中间无山体阻隔,一马平川,全为上好的良田,山川宽度均匀。人们猜测曾是汉江古河道,因为远古时期汉江洪水泛滥,冲垮别处山体,汉江改道。也有传说汉江改道为人工开凿,直接证据有二:一是如今南北峰村一部分和西峰村这道川是由废河道长年淤积而成,整个桐梓垭是由黄土堆积而成,疑为人力所为。地势抬高,堵塞河道,导致汉江改道;二是天河口上游北岸山崖如斧凿一般,汉江从山脚流过,亦疑为人力所为。 站在肖家河黄土包的最顶端,向西南望去,五峰集镇和6公里长的古汉江河道尽收眼底,形成该地一道奇特的景观。废河道上的肥田沃野,可谓一座旱涝保收的粮仓。古麇国的先辈们将都城选在这里,真是独具慧眼。 古代城市选址河流沿岸的阶地上原因有三:一是河流阶地由于泥沙淤积,土壤肥沃,便于农耕生产;二是城市邻河,便于居民取水用水方便;三是在古代,河流一般是连接居民来往和贸易的交通要道。麇国都城的所在,是符合古代都城选址的一般规则的。从五峰沿汉水上溯,可入汉中盆地和古巴蜀之地;沿江而下,则可直达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也可由襄阳改陆路北上中原;还可取道丹江、淅水,由水路北达中原。而汉江的另外一些在十堰境内的支流,如堵河、天河、金钱河等的通航,则把本地区与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五峰在历史上曾是水陆繁华的黄金要道。 麇国故都锡穴闻名遐迩 郧县五峰乡因麇国故都锡穴闻名遐迩,有史为证。据《郧县志》(同治丙寅修)载:郧县,“周古麇地,《左传》楚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事在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 年)。杜注:锡穴,麇地,在今郧县境内。”麇即微、眉。其先祖来自于山东梁山。何光岳《麇子国考》称:麇、微、麋、眉(郿、湄),古音相通为一字。商王文丁时代,微仍很强盛,对殷威胁很大,曾经是称霸的伯主,所以在甲骨文上称“微伯”。殷不得不与微讲和。到了商王廪辛,派小臣垟伐微,殷商战胜了微,并俘获了微的首领。微遭此打击后,其一支迁渭水中游南岸,即今陕西眉县境,依附于西周。《尚书·牧誓》记载,西土八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参加了周武王伐纣。但是,西周建国后,恐微国日趋强盛,于是周“征眉微”,“眉微至,献帛”。之后,微被迫翻越秦岭,迁居于汉江中上游的锡穴,称麇国。 麇人后几经迁徙至于郧。据《郧阳古国》一书考证:麇子国起源于微。微在今山东西部的梁山境北,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迁徙:麇国第一次迁徙,由微地越太行山到今晋东南潞城县境,与黎、潞为邻,国仍称微;第二次迁徙,过黄河到渭水流域,称微,又称眉,在今陕西眉县境;第三次迁徙,翻越秦岭到汉水流域的锡穴,称麇,又称麋,在今陕西白河县和湖北郧县境;第四次迁徙,其居锡穴一支过长江到洞庭湖一带,称麇,又称麋,也称微,在今湖南岳阳市境;第五次迁徙,其防诸一支西迁庸,再迁蜀,称微、眉,称微者在今竹山县境,称眉者在今四川眉山县境,又分支到滇北,在今大姚县的麇人仍称微。 《山海经》云:泰山南域以麋鹿角头为图腾,梁山位于泰山西南。而麇麋相通,《辞海》云:麋鹿因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又称“四不像”。因麋鹿体高身长,又有高昂的角头,是一种威武雄壮的象征,以至成为微族延至麇子国的图腾。 “四不像”因参与周武王伐纣而封侯。据《姜太公本传》和《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记载,姜子牙与微族同祖,同是麇子的先祖。据此推之姜子牙崇拜的图腾亦为麋鹿角头,加之古麇国(即微)在武王伐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许忠琳才在《封神演义》中将姜子牙的坐骑写为“四不像”,并加封麇子国,以寓褒义。又据《中国大事年表》和《郧阳古国》一书考证,在所载八个部族中庸、羌、微、彭四族均位于十堰及其周边地区,即庸为今竹山;羌即缰即绞国,今郧县境;微即眉,即麇子国,今郧县西;彭即今房县。古麇国在武王伐纣中立下赫赫战功,封为诸侯国,并以郧为中心向四方开拓周的疆域。 古麇国位于长利谷东的锡穴山。《左传》记载:文公十年(公元前617 年),楚子、陈侯、郑伯、蔡侯次递于厥貉,将伐宋,麇子逃归。十一年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诸,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又载:文公十六年,楚大饥。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楚灭麇后,将麇人迁于湖南岳阳一带,与百濮为邻。 |
下一页 |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636263189 - 返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