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神秘的牛河与《牛郎织女》传说2

  牛郎织女故事有多种版本

  《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美丽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

  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粗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

  作为一个传说故事,《牛郎织女》在全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其故事何来?发生之地又在哪里?

  就全国而言,2008年国务院将山东省沂源县和山西省和顺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发生地,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但这并不意味着牛郎织女发源地之争已经结束,而是刚刚开始!正在和将来打算申遗的还有: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漂河乡牛郎庄。此地不远处有桑林村,有植桑养蚕传统。上世纪70年代,在南阳市北郊独山东坡的汉庄村出土有牛郎织女画像石。画像石上角有一牵牛星,星下画一牛,牛前有一人作扬鞭牵牛状;左下角有一织女星,里面跪坐着一位头挽高鬓的女子。从画中可以看出,传说中的老牛体型和现在南阳黄牛是一样的;但《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中的牛究竟是黄牛还是水牛,目前尚无定论。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辖区的牛郎织女石像。当地称为“石爷石婆”像。二像之间有公元120年汉武帝开凿的中国历史第一大人工河——昆明池,汉武帝将它比作天上银河。

  十堰市郧西县。郧西的“郧”,在字典中专释地名,“陨”乃陨石,意即坠落的流星;“西”乃方向,织女星就在银河的西岸。“郧西”二字意味天上织女星落在郧西,织女与牛郎相亲相爱。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郧西境内的天河,不仅在河名上与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天河吻合,而且与天河流域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也有一定的联系。

  襄阳老河口市。1965年5月,日本医学博士鱼任孝义先生专程来到老河口考察牛郎织女的传说。日军侵华时,他是一名随军军医,其回国后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后来,他从日本1300多年前的《万叶集》一书中发现有“汉水连天河”的记载,结合当年日本老兵在老河口描绘的“汉水连天河”图画,故专程前来考察。在日本福岗的小郡市,是牛郎织女传说在日本的发源地。鱼任孝义考察老河口后认为,汉水连天河的地点在丹江口市和老河口市交界处,即原牛河的青山港至老河口段。因现在丹江口市新港原属老河口市,现被丹江口大坝阻隔了。其回国后,写有《天河考》一书在中日邦交20周年时出版。老河口旧有浓厚的七夕民间文化活动,近年来被梨花节取代。

  当然,牛河也应算是一个,尚待挖掘。牛河即丹江口市牛河林区,现为省级森林公园,离丹江口市城区仅15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1.5%。牛河林区的前身为青山港区、牛河公社、牛河乡,其政府机关所在地现为牛家河村。牛河又是牛河林区最大的一条河流,河以牛名,区以河名,故称牛河。在牛河集镇0.5公里的西北端,该洼背靠葱郁碧绿的松林,30多亩的大坪左前方有一孤立的小山凸,正前方百余米外有一条一年四季水流不断的牛家河,因其地理位置形成冬暖夏凉,炎热夏季一天24小时都凉爽,故名神仙洼。

  据2010年国家测绘局出版的《中国地图册》后附的地名索引可查,中国以“牛河”直接冠名的地名仅仅只有“鄂”丹江口一处。奇怪的是,牛河林区的小尖山村有桑树沟、桑树洼,这里是千年的蚕乡,至今仍有柞蚕原种场,是传说织女织布的蚕丝原材料产地。

  归总以上几个地方,民俗专家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都流传在汉水流域中上游。是巧合?还是有必然因素?

  可以肯定,这些多种版本的传说故事密集地出现在汉水流域中上游一带,应该是一种必然。

上一页 下一页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636263189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