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变迁中的竹溪西关街2

  一件利民的实事

  竹溪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县,也是全省的财政补贴县。2013年,全县财政收入4.2亿元,可用财力勉强过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而棚户区改造,难的就是一个“钱”字。多年来,之所以难以付诸实施,其实就是为 “钱”所困。

  西关老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是竹溪县城建史上征地面积最大、搬迁人数最多、投资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近28亿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巨额建设资金从哪里来?穷县要想发展,小钱要办大事,没钱要办好事,是典型的两难选择。面对这些难题,竹溪人积极开动脑筋,勇于破除思维定势,探索破解资金瓶颈的办法。

  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支持。 “近年来,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棚户区改造政策,从税收政策、市场融资、政企合作等多方面为西关街改造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政治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县委、县政府积极向中央申报补助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并逐步加大西关老街改造的资金投入。”该县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师利龙说, “县委、县政府主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西关老街改造工程的支出。”

  创新思路和方式,广开融资渠道。 “竹溪县西关老街改造工程,借鉴其它省市县旧城改造的融资方式,采取 ‘政府+市场+社会’的融资渠道。”西关老街改造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吴立新解释。据了解,该县的融资方式为 “九个一块”,即 “政府补贴一块、政策减免一块、企业筹集一块、个人集资一块、市场运作一块、银行贷款一块、社会捐助一块、单位帮助一块、工程节省一块”。通过市场运作、公开招商,解决项目资金。

  在征迁过程中,该县牢牢把握 “一切从群众角度出发,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的原则,把 “前线指挥部”设在西关街社区,为服务群众提供便利。节假日期间,征迁工作人员放弃休息,为搬迁户提供服务。对有顾虑甚至抵触情绪的群众,分析查找其思想根源,帮助他们算经济账,不厌其烦地反复上门解释,从根本上打消了他们的顾虑。针对一部分居民被集中安排在过渡性房屋安置区,人口众多、生活不便的情况,指挥部临时设立了市场、安全、医疗等服务点。

  为了不耽误西关老街征迁改造的进度,长年在外打工的单身母亲付秀丽在接到婆婆的电话后,连夜从广州赶回家中签订了协议。当得知付秀丽要急着返回上班,城关镇人武部部长罗运江立即赶到付秀丽家,帮婆媳俩搬东西、运家具。

  民营办包保队在走访沈传龙家时,发现他的母亲姚桂芝腿病发作,且患上严重感冒,包保队员多次利用下班时间送去药品和补品,帮助照料老人的生活。几天后,在西关老街征迁改造前线指挥部里,出现了姚桂芝拄拐携儿签协议的感人一幕。

  为了满足被征迁户的购物、就医、上学等需要,西关老街改造工程指挥部还在小区里设置超市、医疗服务点和教学点,满足入住群众的生活需求,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入住,安安稳稳地生活。

  “西关街曾是竹溪明清时期最繁华的集市,而如今暮气沉沉、破旧不堪,与现代城市格格不入。县委、县政府对西关街实施的改造,对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记者采访该县县委书记余春存时,他说, “建成后的西关街,既可延续竹溪的文化根脉,又可提升竹溪的城市品位;既把群众意愿和政府决策相结合,又使群众住房有保障,生活有保证;既能打造一张亮丽的竹溪名片,又能解决多年的改造难题。尤其是它将成为城关重要的发展支点,把偏头山、楚长城等旅游景区串连起来,发挥出旅游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优势,促进我县的可持续发展。”

余杰 郭军

上一页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636263189 -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