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变迁中的竹溪西关街1

西关老街一角 (资料图片) 颜义众摄

  竹溪县城关镇西关老街曾经商贾云集、人声鼎沸,是鄂西北百年老街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关老街交通不畅、设施匮乏、房屋破旧、隐患众多,已成为影响城市市容的“痼疾”。

  “旧城改造势在必行”。2013年5月,竹溪县委、县政府顺应百姓呼声,启动了西关老街旧城改造工程。按照 “保持传承明清风貌、延续竹溪文化根脉”的整体规划,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居民参与”的改造方式,及以“依法改造、政企合作、分类处置、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着力打造集旅游、休闲、商住于一体的竹溪名片。

  一部厚重的文化史

  一条古老的街巷,就是一部厚重的文化史。

  西关老街俗称西关,它北靠五峰山,南临竹溪河,房屋沿河而建,街长1910米,宽5至7米,是竹溪县城惟一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古街。始建于明成化十二年,由竹溪县首任知县曾熙规划建设,迄今500多年。

  西关老街境内有大小桥梁四座,其“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光很像北宋画家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故明、清之际的西关街有“五里四桥成一景”的说法。

  西关老街也是古老剧种 “山二黄”的发祥地。“山二黄”又名汉调二黄,属汉剧的支派,《中国戏曲曲艺辞典》对其有详细介绍。据竹溪山二黄老艺人童觉平先生介绍,童家原籍黄州府(今湖北黄冈),于清乾隆时逃难至竹溪。黄州人都善唱山二黄,童家也不例外。定居竹溪后,童家常在坐落于西关老街的黄州馆内 “坐万字”(清唱山二黄),沿袭多年就形成了“万字班”。民国年间又发展成为“三益社”,后来就开始登台演出,并在竹溪县城关引起了轰动。其后又与新成立的“竹溪新剧社”同演了“山二黄”的一些传统剧目,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戏曲园地一朵耀眼的奇葩。

  西关老街为竹溪县培养了大量士林学子,成立于清乾隆二十年的竹溪县第二大学府——五峰山书院就坐落于西关老街上,是由居住于西关老街的贡生 (清代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毕业生)谌祖琏、谌祖敖兄弟俩“捐西关房屋作书院,独任修建而成”,由此可见西关老街历史文化的厚重。

  明清时期的西关老街上古桥、城楼鳞次栉比,寺庙、会馆林立。出西城门依次建有龙王庙、关帝庙、黄州馆等独具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多是砖木结构,用青砖铺地,呈屋廊式布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房屋高大,宽敞明亮,建材考究,设计合理。围墙内设有铺设石板的大庭院,院里有戏楼,供演戏、宴会之用。房屋兽脊飞檐,饰以彩壁,为当时建筑之精品。

  从街面上看去,房屋款式基本一致,青砖檩椽黑瓦。三间一户,中设大门,左右各开一扇窗户,门面多用门板装成。若进入大门,像进了胡同一样,依次又有四五道门之多,里面又是一番天地。其建筑格式多样,但主要的有两种,一是“一进五重连三四天井”,一种是“一进三重连五重天井”。

  西关老街至今还存留着明清时期的商贸风情。百货日杂、字画装裱、古玩瓷器、打铁冶铜、铸银浇锡、钉碗补锅等店铺应有尽有。古县志所载城关地区的六个集市,有两个就处在西关老街,一个是西关市,一个是管家巷市;一在西城门外,一在方义桥下。

  坐落在西关老街上的湖南馆、河南馆和黄州馆,既是移民同乡会馆,也是商会会馆。它们为各地商人交流商务信息、进行贸易交易提供了场地及食宿服务。

  清同治末年,西关老街上还有一家被当地百姓称为“西当”的当铺,店号为“高合顺”,由杨兰洲(生于清咸丰年间)经营管理,开展抵押物资、放贷营利业务。竹溪县城内的最大钱铺,始营业于清宣统年间,名为“复兴恒”,也坐落在西关老街上。

  上个世纪70年代,城关地区每年都要举行物资交流大会,而长达五华里的西关老街上更是车水马龙,甚至连西关老街外的沙洲上也成了重要的商贸活动区。据统计,来自周边三省六县的交易者日逾万人,整个西关老街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

  一项重大的决策

  “以前的木板房款式不好,比较潮湿,经常掉木渣,很难清理。早就想翻新了。”祖孙三代都住在西关老街的老居民王明亮,看着拆除的旧屋,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近年来,竹溪社会各界要求改造西关老街的呼声十分强烈,每年竹溪县“两会”上关于西关老街改造的建议、提案不断。事实上,竹溪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曾为西关老街的改造作过不少努力,但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受财政困难的影响,这个愿望没能完全实现。

  去年,竹溪县委、县政府在开展意见征求、建筑物调查、资金核算的同时,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决定全面启动西关老街的改造工作。整个工程预算投资28亿余元,规划占地面积574亩,需建设各类房屋面积97万平方米,从2013年开始,计划历时3年完成整体改造。

  对于这一民生工程,竹溪县委书记余春存、县长余世明在多个场合强调,西关老街的改造要保持原有风貌,传承明清格局,延续文化根脉……

  按照这一思路,在西关老街改造规划上,竹溪县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原则,在改造中配建龙形水系,东西纵向修建明清一条街,同时修复湖南会馆、甘露寺、五峰书院等文化景点。房屋由南到北、由矮到高形成梯次,按中高档景区的要求建设,力求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配套建设有休闲广场、亲水平台等基础设施及农贸市场、教育卫生单位等服务机构。

  “西关老街是改造,而不是搬迁,县委、县政府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了大力气,对西关老街住户来说这是好事。”西关老街85号住户杜久昌脸上挂着笑容说,他是第一户搬进大裕沟过渡安置小区的人,刚开始政府介绍他到安置小区去住时,他曾担心过渡房的设施不全、质量不好。但是搬进去后发现,这里也不比其它商品房小区的环境差,供电系统和供水系统一应俱全,有线电视、节能电灯等基础设施安装整齐,房屋格局合理、库房配备完善。“西关老街改造是大事,政府能安排得这么妥当,我们很满足了。在这里暂且住两年,等老街改造好了,我们就能搬回去了。”杜久昌说。

下一页
WWW.YUNYANGFU.COM 网站联系方式:380108531 13636263189 - 返回主页